<tt id="2f3eu"></tt>

    1. <p id="2f3eu"></p>
      <b id="2f3eu"><span id="2f3eu"><var id="2f3eu"></var></span></b>
      搜 索
      首頁 > 地方僑務 > 正文

      興起“新塱潮”古村人氣旺 廣州激發鄉村發展澎湃動能

      2023年10月11日 16:22    來源:南方日報

        興起“新塱潮”古村人氣旺 花都區塱頭村推動文旅融合,激發鄉村發展澎湃動能

        青磚、灰墻、古巷,書房、展覽、市集,音樂、文化、藝術。這些看起來不搭界的元素,卻在廣州花都的一座古村實現了完美融合。這個國慶假期,一場“村音”比賽在炭步鎮塱頭古村落幕,村民們化身“專業歌手”,用歌聲“點燃”了鄉村之夜,也引爆了社交媒體。

        塱頭古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始建于宋末元初。這里是廣州現保存規模最大、極具嶺南特色的廣府古村落。村內保存有30多座祠堂書室,連綿400多米,與古民居一道組成了氣勢恢宏的古建筑群,講述著不同時代的漫長變遷。

        今年以來,以春陽臺為代表的鄉村振興文旅項目接連在塱頭古村落成,音浪、潮流、人氣逐步席卷這座已有600余年歷史的古村。綠蔭環繞、蓮花盛放,時光靜靜流淌,古建筑矗立依然,“新塱潮”里藏著鄉村發展的文化魅力和澎湃動能。

        南方日報記者 周甫琦

        音浪襲來

        鄉村“看客”變成文化“主角”

        揮舞的熒光棒,響亮的喝彩聲,耀眼的追光燈……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長假,一場“村音”驚艷了塱頭古村。

        10月2日晚,歷經一個月時間,“塱頭古村音樂會——炭步首屆村居‘美麗鄉音’PK賽”總決賽圓滿落幕。來自炭步鎮29個村居的65位選手,輪番上演耳熟能詳的粵語金曲、動感新潮的流行音樂、熱情洋溢的外文歌曲,吸引了3000余人現場打CALL,近3萬人在線觀看。

        這個“村音”之夜,村民就是最為耀眼的明星。這群土生土長的“專業歌手”,用歌聲傳遞情感,用音樂唱響古村!百愂潞軐I,選手很投入,觀眾很熱情,吸引了很多游客從外地專門趕過來,效果是出乎意料的好!碧坎芥傛傞L巫曉暢說。

        這個“村音”之夜,既新潮又鄉土,既熱鬧又親民?倹Q賽的頒獎儀式上,選手們收獲了特別的“獎品”:一等獎1頭黑山羊、二等獎1只大肥鵝、三等獎1條15斤的大活魚、優勝獎1根半米長的炭步芋頭,這些帶著鄉土氣息的獎品,以及部分活動經費、道具等,均是由各村共同籌備。

        “各村出人又出力,越來越多的村民自發參與進來,相當于大家達成了一個共識,借助文化藝術的載體推動鄉村振興提質增效!痹谖讜詴晨磥,一個屬于村民的大舞臺,讓他們能夠唱出自己的熱愛和夢想,這種草根性、鄉土味、煙火氣的歌聲,傳遞的不僅是文化,更是對鄉土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在一切藝術中,在表達力量上,音樂是當仁不讓的優勝者。作為本次活動評委之一,花都區西片教育指導中心藝術教研員王藝程表示,村民群眾熱火朝天唱響美麗鄉音,從鄉村“看客”變成文化“主角”,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讓鄉村文化“枝繁葉茂”、鄉村振興“開花結果”。

        “在鄉村,很難得有這樣一個舞臺,很開心能在家門口亮出自己的歌聲,和大家共同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眮碜曾喓宓哪贻p人張陽浩感慨道。

        百年古村,唱響“村音”。旋律優美的現代音樂與古色古香的嶺南建筑碰撞、交織,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自今年7月以來,隨著首個廣府文化市集活動在塱頭古村成功舉辦,“塱頭古村音樂會”也逐步進入常態化運作階段,將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送到群眾家門口,成為日常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潮流涌動

        傳統文化激發新活力

        在塱頭古村東南角的荷塘畔,坐落著一處全新多功能藝術文化中心——春陽臺,自4月20日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后,成為了古村新的打卡點。

        這既是一個以古村落文化振興為切入點的公益性項目,也是一座與古村落形成碰撞的“新潮流”所在,鄉村特色和現代氣息匯成一體。

        曾經,村里處處見書院,處處聞書聲,處處飄書香。春陽臺延續了塱頭村深厚的人文底蘊,內設多種功能的文化活動空間,融合了文博展館、藏書樓、善本室、閱覽室、劇場與藝博活化等多樣空間,為古村的多元文化活動提供了全新場所。

        讀一本書、看一場展、賞一座村。走進其中,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與現代建筑風格交相輝映。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特色,陳列近三萬冊圖書,構建了一個書山有徑書香氤氳的世界。各式的文化展覽和特色活動,將目光聚焦于中國傳統社會的讀書人,關心他們如何活著、活得好、活出意義!肮糯迓渑c新文化碰撞出藝術的火花,現代建筑的詩意中包含著傳統文化的底蘊,讓人耳目一新!痹S多游客對春陽臺贊嘆不已。

        由鄉村振興而至古村活化,借古村活化而融合共生!拔覀兂烁玫貍鞒袎i頭村‘耕讀傳家’的文化內核,更重要的是將人才和利潤都留在鄉村,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模式!表椖客顿Y方、廣東省唯品會慈善基金會理事長沈旻表示,項目投資超2億元,引入村民共治共建機制,其全部收入將用于回饋村民及鄉村振興事業發展,帶動村民持續增收。

        隨著配套設施日趨完善,塱頭古村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文化“同行者”,攜手打造“新塱潮”。春陽臺之外,在塱頭村的嶺南特色古建筑中,集合家具展、新生藝術展、花藝香薰展、插畫展、陶藝展、家居生活美學展等在內的藝文展集也在火熱展出中。國慶節期間,塱頭古村還推出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動,包括晴耕雨讀·青苗畫家計劃師生鄉村藝術振興作品展、塱頭古村春陽臺“大咖面對面”活動等。

        春陽臺是嶺南大儒陳獻章書舍的名字,它與鐫刻在塱頭經緯閣門樓上的“太陽永照”四字,似乎構成了一種穿越時空的對話關系,共同呈現出豐沛的生命力。各方力量“抱團作戰”,一股“新塱潮”正蓬勃生長。

        人氣旺盛

        嶺南古村變成美麗鄉村

        荷塘之上,國風美學碰撞現代潮流。古居之中,傳統建筑迎接游人如織。

        7月21日,一場以“塱夏荷集”為主題的廣府文化市集活動在塱頭古村拉開序幕。以“荷”為切入點,池塘邊立著的一排小帳篷開集,匯集茶藝、花藝、布藝、植物、美食等攤位。在傍晚的古村音樂會,流行爵士樂和敦煌舞齊飛,經典粵劇和折子戲共舞。

        “一下車就被滿塘的荷花美到了。這里的國風市集和古村建筑特別應景,充滿嶺南風韻!辈簧倌贻p人身著國風服飾來此“打卡”,歡聲笑語不斷。短短三天時間,塱頭古村涌入了超過1.5萬人次游客。一時間,靜謐的古村熱鬧非凡,在游人的喝彩、合唱中,古老的建筑搭配新潮的活動,匯聚人氣活力。

        鄉村振興,最重要的就是人氣。這些融合了傳統文化與潮流生活元素的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不斷帶旺古村人氣,外地游客來了,當地人留下了,年輕人回來了,讓古村煥發文旅融合、宜居宜游的全新魅力。

        “能回來參與家鄉的振興,讓我感覺更有意義!眽i頭村委會工作人員黃智云是土生土長的塱頭村村民,看著自己家鄉逐漸破敗,心中的鄉愁難以釋懷。了解到唯品會在塱頭的鄉村振興公益項目后,黃智云認為這是重振塱頭的絕佳機遇,他選擇了回來。

        起初,村里有超過六成的村民都是非年輕勞動力,隨著項目的全面開展,也為當地帶來新的就業機會。黃智云說,項目吸納了不少本地“帶娃一族”就業,使得他們可以在照顧家人之余,通過勞動創造收入!按謇锇l展了,環境美了,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尤其是年輕人,紛紛來打聽消息,計劃返鄉就業、創業!

        如今,塱頭村村民都能參與“塱夏荷集”活動,他們只需承擔所售產品的成本費,所得收入均歸自己所有。除此之外,塱頭古村會在后期繼續打造燈光秀、高端民宿、露營地等多樣化業態,激活塱頭村的景區資源,吸引更多“新塱人”投身村莊的建設與發展。

        “鄉村振興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振興,對人的喚醒和賦能,要實現人的發展。我們希望未來有更多‘新塱人’加入,投身到村莊的建設與發展中,共同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鄙驎F表示。

        “現在的塱頭村,可謂日新月異,村民也切身感受到項目帶來的紅利,對村未來的發展更是充滿期待!眽i頭村黨總支部書記黃志輝說。

        在塱頭古村掀起的這場文化風潮,正不斷點亮邁向未來鄉村振興的一朵朵全新火花。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

      韩国女明星们的yin荡生活

          <tt id="2f3eu"></tt>

        1. <p id="2f3eu"></p>
          <b id="2f3eu"><span id="2f3eu"><var id="2f3eu"></var></spa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