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7日 15:12 來源:南方日報
汕頭新增數字經濟企業一年翻一番
8月16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3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在汕頭開幕。本屆大會為期三天,打造“3+3+N”特色活動模式,即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三大維度為主線,構建“會、展、賽”三位一體的核心支撐體系,其間將舉辦多個主題論壇和特色活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作為數字經濟大省,廣東數字經濟總體規模連續6年位居全國第一,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更是連續兩年在汕頭舉辦。
近年來,汕頭提出實施數字經濟“1+3+2+4”發展思路,圍繞建設新時代數字經濟特區的目標,發揮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綠色能源和僑鄉優勢,打造匯僑聯僑綠色算力節點、數字“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建設國際數據技術創新平臺、跨境金融結算平臺、跨境數字產業集聚平臺、數據要素交易平臺。
據統計,自首屆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舉辦以來,騰訊、阿里巴巴、華為、立訊精密等數字經濟各領域頭部企業紛紛布局落地,汕頭新增數字經濟企業數量翻一番,注冊資本增長3.2倍。
南方日報記者 楊立軒 余丹 蔡沚彥 見習記者 陳斐儀
16場論壇聚焦數字熱點
據悉,本次大會以“聚數聯僑 數創未來——高質量推進新型工業化”為主題,采用“線下大會+線上直播”形式召開,立足汕頭、聚焦廣東、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秉承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數字經濟大會高端定位,創新實施“開門辦會”舉措。
大會堅持以推動數字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為突破口,引領數字經濟發展新未來,遵循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導向,推動數字經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合作共贏,倡導“發展循環經濟”的綠色發展理念。
在開幕式上,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丘成桐作《數學與數字的相互促進》主旨發言;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法國工程院院士約瑟夫·希發基思通過視頻作《數字經濟下的人工智能前沿》主旨發言。此外,開幕式發布了數字經濟人才聯合培養計劃,舉行汕頭華僑試驗區通信技術創新實驗室成立儀式、數字經濟重點項目簽約儀式。
除了開幕式外,本屆大會還舉辦主論壇和主題論壇。
其中,主論壇邀請主管部門領導、院士專家、國企央企代表、中外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國際嘉賓、著名僑領僑商、行業組織代表等,圍繞全球及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態勢、機遇與挑戰,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與應用、賦能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的發展路徑等前沿話題發表主題演講。同時,邀請部屬智庫機構發布數字經濟最新研究成果及報告。
主題論壇共設置16場,聚焦數字新基建、算力網絡、數據要素、數字貿易、人工智能與ChatGPT、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元宇宙、可信數據、產融合作、數字海上絲綢之路、未來產業、數字健康等前沿熱點主題,以數字產業化培育新動能,以產業數字化孕育新動力,以數字化治理賦能新生態。
主辦方介紹,本屆大會將聚焦數字經濟時代新形勢新挑戰、把握數字化發展新機遇、廣泛匯聚業界精英聚力論“數”,推動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促進數字產業互聯互通、融合發展;進一步發揮優勢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加快探索中國—東南亞數字經濟貿易發展與國際合作新模式;助推廣東省數字經濟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助力汕頭打造特區數字經濟增長極,打造國家級數字經濟產業交流合作平臺和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的重要窗口。
跑出數字經濟“加速度”
正如本屆大會定下的主題“聚數聯僑”,“數”是汕頭近年來搶占的全新賽道,“僑”則是特區發展的傳統優勢。這也是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連續兩年選擇在汕頭舉辦的原因之一。
目前,潮汕籍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約1500萬人,遍布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75%集中在東南亞地區。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以來,華僑在汕頭投資項目超過5000個,占汕頭外商投資總數近90%。廣大僑胞是汕頭經濟社會建設的重要參與者、推動者和見證者,如今更是汕頭打開數字經濟新大門“僑力量”。
近年來,汕頭提出實施數字經濟“1+3+2+4”發展思路,其中的“3”個優勢為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綠色能源和僑鄉優勢,“2”個節點則是打造匯僑聯僑綠色算力節點、數字“一帶一路”重要節點等,全力打造通僑聯僑的“數字橋梁”。
對此,汕頭不斷加快數字經濟新基建的建設步伐。
目前,汕頭有標準機架9081個,其中廣東移動粵東數據中心規劃建設機柜數超2萬個,已投產機架數量7449個,是粵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五星級數據中心,可為廣東乃至全國企業提供優質的算力服務。該數據中心累計為省市政務客戶以及阿里、騰訊等互聯網頭部企業和本地2000家企業提供可靠的IDC和云服務,帶動信息化產值超1億元。
汕頭是國內3個擁有國際海纜登陸站的城市之一,出口帶寬占全國34.3%,5條國際海纜可直通歐洲、東南亞、日本、韓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待亞洲直達國際海纜投產之后,將成為中國大陸傳輸容量最大的海纜登陸站。
去年,汕頭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建成運營,國際通信業務不再需要經過廣州迂回汕頭,傳輸距離縮短約1200公里。經連汕頭節點的通信平均時延將縮短3毫秒,國內直連壓縮3毫秒,國際直連壓縮12毫秒,鏈達新加坡僅需32.8毫秒,通達全世界能帶來超強安全的數據傳輸效果。
汕頭還是中國五大風場之一,風力條件好、開發成本低,到2030年納入國家規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3535萬千瓦,未來可開發容量高達6000萬千瓦,將為跨境企業算力本地化和大規模數據中心建設提供充沛的零碳能源支撐。
在本屆大會開幕式上,汕頭市委書記溫湛濱表示,汕頭將推進算力設施、新型組網業務等技術部署,探索建設國際數據交互樞紐和大型跨境綠色算力中心;建設大型跨境數字經濟產業園,聚焦國際數據傳輸業務,推動強鏈補鏈、創新集聚,開拓新應用場景;加強跨境數字經濟產業人才培養,創新數字經濟金融產品和服務,優化數字經濟全要素供給配套環境,打造服務全國、輻射東南亞、面向世界的數字經濟發展示范高地和數字中國的汕頭樣本。
立法護航高質量發展
汕頭作為經濟特區之一,敢為人先、敢于創新是過去數十年來社會經濟發展的縮影。如今站在數字經濟的風口上,汕頭大步向前,充分用好特區立法權,推動數字經濟體制機制創新。
近日,《汕頭經濟特區數字經濟促進條例》于2023年8月14日經汕頭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在建立健全數字基礎設施、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培育數據要素交易市場、賦能數字化治理和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法律措施,以搶抓數字經濟加速發展帶來的新機遇。
當前,汕頭擁有三大國家級功能平臺,條例充分利用其各自的資源稟賦,明確作出有針對性的規定。
高新區方面,結合其擁有新興軟件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創新型產業集群等優勢,根據“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發展新格局中對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的戰略部署,重點支持汕頭高新區打造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和軟件園。
綜保區方面,結合汕頭加快拓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契機和綜保區打造跨境電商物流樞紐的探索,明確支持綜保區開展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等新業態新模式創新,打造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樞紐,構建海陸雙向互通的便利化跨境電子商務口岸和貿易通道。
華僑試驗區方面,立足國際海纜登陸站、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建設和華僑試驗區重大戰略平臺等優勢,明確支持華僑試驗區先行先試,結合華僑華人意愿和國際通行規則,應用創新組網技術開展跨境通信服務。同時,結合海上風電產業基礎謀劃建設匯僑聯僑綠色算力節點,鼓勵華僑資本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動資本與產業有效對接,探索建設面向東南亞乃至全球的國際數據交互樞紐,探索開展數據跨境傳輸安全管理工作等。
汕頭市人大法制委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汕頭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經濟基礎進一步夯實,但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人才支撐、創新動力、數字治理體系、數字化應用等方面與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差距。此次條例的出臺,以促進型立法的形式,能進一步促進數字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助力打造數字經濟特區。
■精彩發言
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丘成桐:
發展數字經濟離不開數學支持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一個重點領域。中國要在數學經濟的賽道上實現引 領和超越,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獨特的制度優勢,做好頂層設計,統籌布局。發展數字經濟既是造福中國,也是造福全球。
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打好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萍纪黄频幕A在于基礎科學的進步,數學是基礎科學的基礎。我們現在處在數字經濟時代,發展數字經濟離不開數學的支持。數字經濟的幾大重要元素,包括數據、算法等,其核心都是數學問題。
發展數字經濟是大勢所趨,如何更好地發展數字經濟需要扎扎實實地從基礎科學做起,這樣才能夯實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基礎,從根本上建立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的競爭優勢。
汕頭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對這里有著特殊的感情。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我多次到汕頭訪問,留下了很多美好回憶,今天再次回到這里我感到十分親切。汕頭是國家首批經濟特區之一,不僅在國際通信業務方面具有重要地位,還擁有豐富的海上風電資源、制造業資源和僑鄉資源,這為汕頭建設、發展數字經濟賦予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潛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
智慧化社會是一個必然趨勢
交叉融合不僅是科學家發展自身的需求,也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發展要求,尤其是與數字經濟相關的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技術,有非常廣泛的覆蓋面積。許多技術與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技術不是單一的問題,交叉學是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可以帶來更多的機會。
教育、科技、人才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發展科技、重視教育、培養人才缺一不可;A教育需要智能智慧技術的介入,這有助于傳統教育知識點以及相關內容更便捷地進入孩子的視野,使他們能更快地接觸更多的知識,讓課堂也變得更智能有趣。高等教育方面,在本科教育階段要逐步開設數字經濟相關的必修和選修課程,形成通識教育的模式;在研究生階段,則要抓緊對技術人才的培養,助力數字核心技術的發展。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也是社會尤其是傳統產業所需要的人才,應該積極推進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學技術、服務社會。
數字經濟在廣東的發展建立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影響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移動通信、出行、支付等方面,老百姓都能直接受益,提升生活質量。汕頭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需要找到新的經濟支柱、新的增長點,數字經濟是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它可以覆蓋社會的各方面,智慧化社會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泰國中華總商會主席林楚欽:
打造數字經濟特區汕頭大有可為
汕頭是百載商埠、著名僑鄉,也是海內外潮汕華僑的精神家園。汕頭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構建“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發展格局,讓海外僑胞看到汕頭發展的廣闊前景。
當今世界,數字信息技術使得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我們堅信,汕頭立足僑鄉資源稟賦,把握數字化發展機遇,打造數字經濟特區大有可為。泰國中華總商會一直致力于團結僑眾,期待借中數大會的契機與各方加強經濟商貿往來,推動更多泰國華商參與汕頭數字經濟產業發展。
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
助力中國企業擁抱全球市場
作為著名的僑鄉,汕頭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在面向東盟和亞太地區數據傳輸方面有時延最短、帶寬充足、通信可靠性高等優勢。我們非常高興能夠與汕頭攜手共建區域產業云,借助汕頭的數字新基建,凝聚騰訊云的技術與生態優勢,助力中國企業下南洋、走世界,擁抱全球市場。
剛到汕頭,當地的同事帶著我品嘗了汕頭的特產獅頭鵝。我們一起為AI機器視覺構建了數字建設,獅頭鵝存活率提升了30%,每年為鵝廠增加了幾十萬元收益,這是數字化產業提質增效的一個縮影。人工智能技術與產品已經在各行各業落地生根,騰訊的“數字人”加入到130多個行業,擔任金融產業客服,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人工智能與數字出海的快速發展為產業經濟不斷注入新的動能,迎來更多新的突破。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國家移民管理局 | 中國新聞網 | 中國僑網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國專家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