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1日 09: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7月20日電 題:“90后”歸僑故鄉“石”趣:匠心是最好的傳承
中新社記者 金旭
魚群游弋,簇擁在如花似瓊的珊瑚叢中。這幕描繪海底秘境的雕刻作品讓石頭重新煥發了生機。黃藍搭配的色澤渲染出斑斕多姿的珊瑚,石塊的條紋也恰到好處地成了魚兒身上的紋路。
這座名為《暢游》的石雕作品出自“90后”歸僑、非遺溫州石雕代表性傳承人胡植柱之手,在近日結束的第十五屆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攬獲銀獎。
胡植柱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希望不斷精進技藝,當一名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石語者”,以刀代筆,讓石頭“說話”。
胡植柱出生于僑鄉玉壺縣,從小對石雕情有獨鐘。他說,早在1905年,玉壺第一位華僑胡國恒帶著石雕一路販賣,遠走歐洲,這門傳統手藝也隨之揚名海外!2005年,我跟隨父母去到意大利,從事服裝行業。異鄉的生活總覺得找不到歸屬感,到2012年,我決定聽從內心的想法,回國拜師學習石雕技藝,追尋熱情之所在!
“回國后,從溫州出發,前去拜師學藝的那個早晨一直讓我記憶猶新!焙仓貞浄Q,“擔心錯過班車,我早早去到車站等待。三個小時的車程,我欣喜于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贝撕,家鄉的事物都成了他創作的靈感來源。
溫州石雕是江浙地區民間雕刻藝術之一,古老的雕刻技藝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雕刻者以葉蠟石為材料,因材施藝,因色取巧。胡植柱介紹說,深思熟慮后的一筆一刀都在為石頭做“減法”,對顏色的把控也極其講究,每一件成品都需要時間的磨練和沉淀。他說,這對新手時期的自己無疑是一種挑戰。
“入門的基本功需要將形狀各異的石頭雕刻成光滑的雞蛋形狀,即需要摸索技巧,又需要力量的加持。結束練習后,拿筷子的手都忍不住發抖!闭勂鹑甑膶W徒時光,胡植柱滔滔不絕,“日復一日地開坯、雕琢、封蠟、潤色雖顯枯燥,但一鑿一刻都是心血和熱愛,我的生活變得很充實!
啼叫的鳥兒、綻放的花朵、云霧繚繞的山、嘉興南湖的紅船……胡植柱嫻熟地運用圓雕、鏤雕等技藝,決心將傳統手工藝繼續傳承下去。他開設了“石語者”工作室,思考如何將非遺技藝和文創產品融合,讓石雕也能成為帶得走的鄉愁;在“小胡說事兒”欄目,胡植柱化身講師,向海外華裔青少年講述非遺之美,“我希望以石雕為橋梁,在傳承文化根脈的同時,拉近海外游子與家鄉的距離!
近年來,玉壺縣大力發展以慢為經營特色的新經濟,也積極鼓勵和推動玉壺籍華僑華人回鄉創業。年輕人帶來的創意和異域風情讓玉壺慢城更加國際化。胡植柱表示,“鄉村建設需要年輕血液注入活力。我們相聚于此,發揮所長,為擦亮僑鄉文化名片貢獻自己的力量!(完)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國家移民管理局 | 中國新聞網 | 中國僑網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國專家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