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2f3eu"></tt>

    1. <p id="2f3eu"></p>
      <b id="2f3eu"><span id="2f3eu"><var id="2f3eu"></var></span></b>
      搜 索
      首頁 > 地方僑務 > 正文

      僑界人士何以傳承好中華文化?三幅古地圖“刷新”文化觀

      2023年07月15日 08: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7月14日電(記者 范宇斌)“僑界人士穿行在中國和世界之間,既了解中國,也了解世界,我希望給他們增加一個維度,從歷史這個角度來看看中國和世界的關系!14日,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葛兆光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

        當日,由上海市委統戰部主辦的“僑見·同圓共享中國夢”——上海僑界人士文化傳承發展主題學習會在復旦大學舉行,葛兆光作《古代中國的世界知識》專題報告,旨在激勵僑界人士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從而更好地以僑為橋,向世界傳播和展示中華文化,推動中國和世界各國文明的交流互鑒。

      7月14日,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葛兆光在“僑見·同圓共享中國夢”——上海僑界人士文化傳承發展主題學習會上作《古代中國的世界知識》專題報告!≈行律缬浾 范宇斌 攝

        專題報告現場,葛兆光首先向僑界人士拋出問題:古代中國關于世界有多少知識?在討論有關世界的知識方面,古代中國是封閉的,還是開放的?古代中國對世界的知識很豐富,但并不意味著觀念的開放,那么為什么豐富的世界知識不能改變狹隘的天下觀念?

        以15-17世紀的三幅古地圖——《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蒙古山水地圖》《塞爾登地圖》為例,葛兆光認為,“說明歐洲開始大航海的時代,那時中國的世界知識也是非常豐富的!

        “我們一直在反思一個問題,古代中國在15-17世紀有這么準確和豐富的世界地理知識,可是為什么不能夠改變傳統中國自我中心的天下觀念,以至于到了清代出現了所謂‘自我封閉’的狀況!备鹫坠獗硎,“事實上,以自我為中心來想象世界的傳統并非中國特色,東方和西方都曾經有過以自我為中心來想象世界的歷史過程,問題我們怎么走出來?”

        在葛兆光看來,“在中國的傳統資源里面,不僅可能有阻擋我們了解世界的那一部分,但是也有刺激我們去了解世界的那一部分,而面向世界的資源才是最重要的!

        從文化傳承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美籍華人、上海市“白玉蘭榮譽獎”獲得者沈小平聆聽了葛兆光的報告后很有同感。他告訴中新網記者,對于古代中國對外開放交流及掌握多少世界知識的情況,他過去并不了解,“說明我們對中國歷史、中華文明還有許多不了解的地方,葛教授向我們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使我們對歷史文化傳承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特別是對海外華僑華人來講,了解這些歷史知識能夠開闊視野,也有助于傳承中華文化,讓我們受益匪淺”。

        誠然,廣大華僑華人和歸僑僑眷具有通融中外的獨特優勢,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力軍。會上,三位新僑代表作交流發言,講述自己回國后的發展經歷。

        德國歸僑、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教授李強于2012年回國。她談及,回國這些年,她的專業優勢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科研項目和決策咨詢項目,為中國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微薄之力。她表示,“我們要勇擔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以實際行動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方面發揮獨特的作用,作出積極的貢獻!

        英國留學歸國人員、上海大不自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蔣旻宸從一個國際創業者的角度談及全球化商業和國際化交流!斑@其中,既要求同存異,也要另辟蹊徑!彼Y合自身的創業實踐介紹道,他們在海外運營的過程中,一反傳統的本地化策略,在產品和品牌中加入非常多的中華文化元素!拔覀円獮楹霌P中華文化盡一份綿薄之力,希望通過我們的產品和品牌能夠接觸到全世界更多的消費者,為他們講述中國的文化和精神,也打造屬于我們自己的文化絲綢之路!

      7月14日,“僑見·同圓共享中國夢”——上海僑界人士文化傳承發展主題學習會在復旦大學舉行。英國留學歸國人員、“90后”非遺海派剪紙青年傳承人、文創人、品牌策劃人李詩憶作為新僑代表作交流分享!≈行律缬浾 范宇斌 攝

        英國留學歸國人員、“90后”非遺海派剪紙青年傳承人、文創人、品牌策劃人李詩憶從6歲就開始學習繪畫和剪紙,在留學生涯中開始探索屬于自己的傳承創新之路,她2016年回國開始創業。

        “在我留學歸來后,國潮崛起,熱鬧背后是我們文化自信之路上的曙光初現,為我們的文化產業注入一劑強心針,更讓每位留學異國的游子心有所依!崩钤姂浾f,她希望將傳統非遺、海派文化通過全新業態打開國際視野,讓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了解、走進并喜愛海派文化。

        作為新僑人士,李詩憶在設立團隊時充分發揮“僑”的凝聚力,攜手國際年輕新銳設計師力量!拔覀儓F隊平均年齡‘90后’,以‘輕藝術’‘非遺傳承’‘新國潮’為關鍵詞,逐漸開拓產業化發展模式,不斷創新研發各式海派藝術文創產品,堅持推廣地域文化,打造用非遺為品牌賦能的跨界合作模式!崩钤姂洷硎,作為新時代下年輕的新僑,更要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勇于逐夢,讓自身發展結合時代脈搏,立志創造出可持續性傳承,具有強大生命力與精神力量的文化脈絡。

        當日,“僑見·這里是上!薄虾J袃S界人士市情體驗活動分四組路線舉行。僑界人士走進陳望道舊居,尋找“真理的味道”;參觀復旦大學校史館,感受百年名校的歷史;探訪復旦大學博物館,穿越時空感受文化厚重;參訪中國武術博物館等地,探尋中華體育文化;走進“互聯寶地”等地,探訪上海百年工業記憶。

        據悉,上海市統戰部依托“僑見”工作品牌,市、區、校三方聯動,舉辦“僑見·同圓共享中國夢”系列主題學習會,將專題學習、體會交流、市情體驗結合起來,旨在更好地凝聚僑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完)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

      韩国女明星们的yin荡生活

          <tt id="2f3eu"></tt>

        1. <p id="2f3eu"></p>
          <b id="2f3eu"><span id="2f3eu"><var id="2f3eu"></var></spa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