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gnhsu"></ins>
<noframes id="gnhsu"></noframes>

  • <acronym id="gnhsu"><optgroup id="gnhsu"><rt id="gnhsu"></rt></optgroup></acronym>

    首頁 > > 正文

    東西問丨張詩高:西藏傳統文化保護與發展有何啟示?

    2023年05月24日 09: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電 題:西藏傳統文化保護與發展有何啟示?

      張詩高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研究所所長

      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發展和創新,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不僅是當今世界公認的價值理念,更是負責任的政府積極踐行的政策原則。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保護和發展西藏傳統文化,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等多種手段,使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煥發出蓬勃生機。

      一是藏語言文字得到廣泛使用。語言是文化的核心要素。中國堅持民族平等團結的民族政策,包括藏語言文字在內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學習和使用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保護。在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各種決議和法規,各級政府和政府各部門下達的正式文件、發布的公告都同時使用藏漢兩種文字。在西藏各級學校,普遍實行藏漢雙語教育,確保藏族學生在學好本民族語言的同時,學習掌握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同時,也有不少漢族、回族等其他民族學生主動學習藏語言文字。國家大力扶持藏文輸入法等各種應用軟件和信息產品的研發,發布了國家標準《信息技術藏文詞匯》,使藏族群眾充分享受到信息社會帶來的便利。此外,藏語言文字還在衛生、郵政、通訊、交通、金融、科技等領域都得到廣泛使用,讓古老的藏語言文字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2023年3月,西藏拉薩市第一小學一年級六班學生吉美旺堆展示自己書寫的藏文。李林 攝

      二是各類文物古籍得到保護和利用。西藏擁有豐富的歷史文物資源,截至2022年底,全區已調查登記各類文物點4468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373處,可移動文物達51萬件。國家在西藏大力實施重大文物保護項目,繼1972年維修大昭寺之后,持續投入巨額資金對布達拉宮、羅布林卡、大昭寺等文物古跡進行維修保護,僅1989年至1995年,國家就投入2億多元(人民幣,下同)對布達拉宮進行維修及廣場擴建。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累計向西藏投入資金17.16億元、實施131個文物本體保護維修項目,西藏自治區財政投入資金4億元、實施86個文物本體保護維修項目。2018年底,西藏啟動了周期10年、投資3億元的布達拉宮文物(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目前已經完成一期項目的驗收。

    2012年9月,布達拉宮管理處文物保護科科長卓嘎(左)與布達拉宮文物保護人員洛桑共同打開貝葉經。李林 攝

      三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保護和傳承。西藏先后多次組織針對西藏民間文化的大規模、有系統的普查、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工作,不少瀕臨滅絕的民族民間文化得到全面搶救和有效保護,煥發出新的光彩。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例,2006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億多元,用于西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的搶救性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培訓以及扶持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項目基地建設等。

    2015年10月,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加央益西在上海展示藏族面具的制作。周東潮 攝

      2021年6月,門巴族薩瑪民歌等17個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西藏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增加到106項;其中,“藏醫藥浴法”等3項還被列為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總體來看,西藏傳統文化保護與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得益于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舊西藏長期實行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占總人口不足5%的農奴主幾乎壟斷了西藏全部的物質精神財富,廣大農奴連基本的生存權都得不到保障,更談不上享受文化教育的權利,這嚴重束縛了西藏社會發展的生機和活力,使西藏文化日益走向沒落和衰敗。6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西藏各族人民進行了波瀾壯闊的民主改革,徹底廢除封建農奴制度,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使西藏百萬農奴在政治上、經濟上和精神上翻身解放,西藏文化從此結束了被少數上層封建僧侶貴族壟斷的歷史,成為西藏全體人民繼承和發展的共同文化遺產,從而為西藏文化發展開辟了廣闊前景。

    2018年8月,西藏傳統體育項目——馬術表演亮相雪頓節,在拉薩賽馬場開幕。何蓬磊 攝

      二是得益于中華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西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各民族間逐步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廣泛深入,西藏與祖國內地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這為西藏文化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在西藏,藏族學生積極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學生主動學習藏語言文字,這正是中華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具體體現,豐富了西藏文化的內涵,也使西藏文化更富時代氣息。

      三是得益于各級政府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平解放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區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制定了大量的政策法規,下大力氣保護和弘揚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大力發展現代科學教育文化事業,幫助西藏建立起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的比較完整的現代教育體系,從而使西藏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保護與發展。

    2014年8月,西藏色拉寺舉行展佛儀式。每年藏歷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節日“雪頓節”。段宏文 攝

      當前,西藏已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踏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經濟社會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西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條件,西藏文化必將為豐富中華民族和世界文化寶庫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完)

      作者簡介:

      張詩高,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涉藏現實問題研究。2004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獲管理學碩士學位,畢業后一直從事涉藏工作。2021年10月,擔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研究所所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这里只有久久精品|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ins id="gnhsu"></ins>
    <noframes id="gnhsu"></noframes>

  • <acronym id="gnhsu"><optgroup id="gnhsu"><rt id="gnhsu"></rt></optgroup></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