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9日 13:26 來源: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
中國僑網5月19日電 題:亞洲菜,真香!
過去,人們對亞洲菜抱有刻板印象,但現在,許多人不由得贊嘆一句:“真香!
在如今的社交媒體上,展示亞洲美食的視頻和圖片幾乎無處不在。
對于這一現象,美國僑報網稱,學者和社交媒體內容創作者認為,這是重大的文化轉變,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亞洲移民的后代推動的。他們通過自己的語言、資源、技術渠道和對自己身份的自豪感,改變了人們對亞洲傳統食物的看法。
“80后”女生黃夢雅是跨越文化壁壘,推廣中餐的一員。
黃夢雅生于1989年,在天津大學建筑系畢業后,她于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深造。在柏林自然博物館的一次展覽中,她發現展覽竟稱豆腐是破壞地球環境的元兇。
“在中國,豆腐是可以用來祭祖的‘神圣之物’。怎么在這里的形象就是‘惡魔’了?”她開始查詢相關的知識。發現引發問題的并不是豆腐,相反,“對保護地球而言,種植和食用豆制品是最理性的一種選擇!
“歐洲人對豆制品印象不好,很多人覺得豆腐吃起來像肥肉,還有許多人覺得豆腐味道很奇怪!彼⒂^了歐洲的豆制品制作工廠才知道,歐洲人對大豆處理時加熱與滅菌的過程并不充分,因此都殘留著濃重的豆腥味,不僅味道不好,還會影響消化。店里售賣的現磨豆漿反響不好,也受到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影響。
歐洲人對大豆產生偏見,就會連帶著對背后的文化也產生偏見,黃夢雅想改變這種現狀。就這樣,黃夢雅萌生了自己開豆制品店的想法。
經過反復實驗,黃夢雅與丈夫發現,中國人喜歡的“香濃豆味”并不被德國人所欣賞,甚至有留下五星好評的客人說,“因為完全吃不出豆子的味道,所以非常喜歡!”
開店后,黃夢雅把精力集中在大豆甜點上。研究出了多款沒有添加任何肉蛋奶的甜點,特別是豆腐芝士蛋糕和豆乳冰淇淋兩款“拳頭產品”已經小有名氣。
黃夢雅不僅售賣產品,還在社交網絡推廣大豆文化相關的知識。
紐約大學食品研究博士項目主任表示:“在某種程度上,這打破了以歐洲為中心的文化判斷體系……年輕的亞裔移民正在傳遞一種理念,即‘我們的食物很棒,色香味俱全。人們必須學會如何欣賞它,就像我們學會欣賞葡萄酒和臭奶酪一樣’!
在亞洲美食走進主流飲食文化的過程中,不論是亞裔內容創作者,還是普通的亞裔社交媒體用戶,都在擁抱這一變化。他們樂于分享代代相傳的家常食譜,并制作視頻,同時展示被知名美食榜單忽視的寶藏餐廳。
除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美食圖片外,許多亞裔也在通過平臺關注亞裔餐館背后的企業主和廚師,希望他們保持文化活力,為食客提供傳統家鄉味。
(稿件來源: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ID:qiaowangzhongguo;資料來源:美國僑報網、法國《歐洲時報》、中國僑網、中國新聞網;作者:徐文欣)
中國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
國家移民管理局 | 中國新聞網 | 中國僑網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國專家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