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gnhsu"></ins>
<noframes id="gnhsu"></noframes>

  • <acronym id="gnhsu"><optgroup id="gnhsu"><rt id="gnhsu"></rt></optgroup></acronym>

    首頁 > 華教資訊 > 正文

    廿五國青年漢學家走進嶺南感受中華 暑熱中深度游學

    2018年05月28日 15:02    來源:金羊網





      參加青年漢學家研修班的學者訪問廣州中山紀念堂等多地,全方位了解中國的傳統與現代 記者 湯銘明 攝

      廿五國青年漢學家走進嶺南感受中華

      暑熱中深度游學,體會古老文明與新生力量

      記者鄧瓊 實習生吳愛丹 通訊員陳文舉 李偉苗 肖像攝影 湯銘明

      只要稍作“腦補”,即能感受到這場面多么珍貴———三十多位膚色各異的青年學者,用25個國家的語言唱響生日歌,最后再匯成“同一首歌”,漢語版的《祝你生日快樂》!———上周三晚上,為了給來自白俄羅斯明斯克國立語言大學的青年教師西斯柯·娜塔莉亞祝賀26歲生日,“2018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廣州班的全體成員開了個大“party”,度過難忘的一夜。

      今年,中國政府創辦的這個文化交流項目已年滿四歲,接待的外國學者超過350名。目下,“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第一次走入廣東,以暨南大學為基地,正在嶺南早早來臨的暑熱中如火如荼地進行,一直持續到本月底。

      這一批到訪廣州的青年漢學家共31位,來自大學和研究所背景的占絕大多數,其中不乏在當地已頗有影響力的學者。烏克蘭基輔國立大學孔子學院院長亞歷山大,塔吉克斯坦斯拉夫大學東方語言系主任劉星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建國大學中文系主任林雪瑩等都在其中,可以看出海外研究界的重視,也印證了活動承辦方負責人此前的說法:我們是“專中選優”,強調學術性。

      共同承辦這個研修計劃的是廣東省文化廳和暨南大學,他們從去年11月起接到任務,就開始籌劃。青年漢學家們按照各自的研究意愿和基礎,被分為ABCD四個組,分別以語言文學、歷史、政治與國際關系、經濟為重點。自5月11日開班,三周時間安排了滿滿當當的授課、游歷和研修。

    外國學者來到位于黃埔區長洲深井竹崗山的外國人公墓參觀,墓碑上漶漫的字跡訴說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記者 周巍 攝
    外國學者來到位于黃埔區長洲深井竹崗山的外國人公墓參觀,墓碑上漶漫的字跡訴說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記者 周巍 攝

      游歷感悟廣東自古是海外交流的門戶

      課堂上,大多數曾在本國開課講漢語和中國文化的青年學者們,并不拘謹,抓緊機會向暨大的教授們請教。

      “已成為外國公民的華人用漢語寫作,還叫華文文學嗎?非華人用漢語寫作的算不算呢?”文學院王列耀教授為B組講“世界華文文學的特質與發展”課,剛一開頭,性急的印度小伙子黎明就“繞口令”似地請老師廓清概念。烏克蘭的亞歷山大則更關心華文文學在漢語外來詞當中的意義,這是他此行的課題。

      “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關系,是以政治、經濟還是以安全需要為首要考慮因素?”經濟學院鞠海龍教授的C組課堂上,講到中國在環南海地區推進“一帶一路”的經濟基礎與社會政策空間時,來自非洲貝寧的恰比拋出了這個話題(有點復雜,所以他用英文提問)。烏茲別克斯坦的烏奇昆急著討論的卻是中美貿易摩擦,他想知道中國經濟學界對此事的看法。

      “粵港澳本來就相鄰,現在建成大灣區,將會給年輕人帶來什么樣的機遇呢?”來自印尼的林雪瑩向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鐘韻教授發問。

      D組的青年學者們此前對“粵港澳大灣區”很缺乏了解,他們也希望了解“一帶一路”倡議與這個“大灣區”的內在關聯。

      除了“任課老師”,暨南大學還為青年漢學家們安排了各自的“課題導師”。本周,他們就將在導師的指導下,帶著自己的心得和資料進入論文寫作階段。

      除了室內的課程,青年學者們此行更重要的活動是游歷?!罢嬗悬c累??!但是太珍貴!”來自越南的影視編劇林家寶珍由衷地說。確實,上課之余穿插的分組外出如此密集———他們頂著炎炎烈日,上越秀山、游中山紀念堂,訪黃埔古港、看粵劇博物館,到開平碉樓感受獨特的建筑語言,去佛山祖廟觀詠春拳,還有南沙自貿區、東莞松山湖高新區、深圳改革開放博物館、珠海港珠澳大橋……除了個別曾在廣東求學的,青年學者們基本都是第一次來到廣東,這方水土帶給他們莫大的驚喜:古典中華的傳統魅力、當代中國的神奇變化,鮮活地顯現在他們面前。

      所到之處,老師和導游的介紹都離不開關鍵詞“開放”、“海上絲綢之路”??吹枚嗔?,青年漢學家們感受到廣東的獨特一面:并不只是從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才打開大門,這里自古以來就是與海外交流的門戶。他們對能夠體現這一點的地方印象特別深刻。B組學員甚至還去到了長洲島上人跡罕至的“外國人公墓”,憑吊那些葬身異鄉的外國海員、商人和外交官。蘇格蘭女孩月雪芳感觸地說,當年廣州確實是中西交流的前沿,這些外國人的墓碑今日看來就如同一個個紀念碑。在開平的自力村碉樓,韓國學者柳多絮連說“久仰、久仰”,在她看來,這不僅能表現中西合璧的實用建筑理念,而且凝聚著出海謀生的華僑們可貴的愛國之情。

      亞歷山大則一路非常注重觀察當地的社會發展和商貿形象,他是烏克蘭第一本“漢語烏克蘭語大詞典”(含八萬詞條)的編纂者,眼下又正在為專門的漢語商貿詞匯研究收集素材。

      此行目的為找到與自己國家連結的因子

      他們不是普通的年輕旅游者,可也不像我們印象中皓首窮經、飽讀詩書的傳統漢學家。

      他們會熟練地用微信替代名片,一來廣州就建好了自己的“群”,用中英雙語在其中交流;他們的中文口語流利,超過閱讀;談話時遇到不善寫的漢字就直接用手機打出來;他們熟悉中國當代的小說、流行詞,更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國際角色感興趣;他們不是為研究中國而研究中國,更希望從中找到能與自己國家連結、借鑒的因子……“青年漢學家”這個稱謂,既表明他們過去的知識累積,更蘊含著對未來的伸展。漢學這個古老的學術概念,因新時代的“中國故事”而產生了更豐富的內涵與外延。

      “讓緬甸讀者發現中國當代文學新天地”

      杜光民(35歲,緬甸籍華人,翻譯家)

      威水史:第一個將莫言、錢鐘書、余華作品引入緬甸的翻譯家;曾獲“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青年成就獎”“緬甸國家文學獎·翻譯獎”;此次課題:中國文學在緬甸的傳播研究

    [1] [2] [3] [下一頁]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100037 聯系方式:gqb@gq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

    [京ICP備05072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2928]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这里只有久久精品|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ins id="gnhsu"></ins>
    <noframes id="gnhsu"></noframes>

  • <acronym id="gnhsu"><optgroup id="gnhsu"><rt id="gnhsu"></rt></optgroup></acronym>